《青年氣候遊行下一步?面對 2050 年淨零排放,台灣的氣候治理與溫管法修法》演講摘要、重點整理與心得

臺大氣候行動社(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limate Action Club, NTUCAC)在 2021 年的三月連續舉辦兩周演講社課,一堂邀請資誠(PwC)會計師事務所的永續顧問 Sandria,以自身永續顧問的經歷鼓勵我們投入永續顧問的行業,並分享永續顧問的職責與需要具備的能力。

前往 Medium.com 檢視

而第二堂社課以《青年氣候遊行下一步?面對 2050 年淨零排放,台灣的氣候治理與溫管法修法》為題,以最近一年如火如荼的環境性議題為開端,檢視台灣的氣候治理政策與未來的改善方向,而一共邀請到兩位講者,前半場是環境權保障基金會(Environmental Rights Foundation, ERF)環權扶助組的研究員林彥廷;而下半場是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aiwan Youth Climate Coalition, TWYCC)的倡議部成員黃佳鈞。

2021/3/24 台大氣候行動社社課《青年氣候遊行下一步?面對 2050 年淨零排放,台灣的氣候治理與溫管法修法》合影。資料來源:筆者攝影。
繼續閱讀 “《青年氣候遊行下一步?面對 2050 年淨零排放,台灣的氣候治理與溫管法修法》演講摘要、重點整理與心得"

素食肉食大亂鬥(下):誰比較環保?誰又比較健康?

Photo by Brooke Lark on Unsplash

接續上一篇比較雜食、蛋奶素與純素的環境影響與健康影響,這一篇是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以《觀光與日常飲食碳足跡》為題所做的研究,調查台灣人的日常飲食習慣與旅遊飲食的碳排放量,並且依照受試者的飲食習慣分為葷素兩組進行比較。

前往 Medium.com 檢視


台灣飲食調查研究背景

在《觀光與日常飲食碳足跡》的研究中,碳排放的系統邊界界定為搖籃到大門(cadle-to-gate)的計算方法,意即從產地生產、取得到運送到下一個消費者手上的各階段,然而其中因為涉及到運輸、冷藏、製造、零售與配銷等複雜的計算,故以原料取得與配送路程作為主要的碳排放評估界定範疇。


食物生產所致之碳排放

研究中採用的食物里程計算方式也非常簡單,只要有相對應的數據即可填入公式中計算飲食的碳排放量。公式如下:

碳排放量=商品重量 × [ 食物里程 × 運輸機具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當量排放係數 + 食物生產過程之二氧化碳當量排放係數 ]

(資料來源:許澤宇、王姝丹、楊惠玲 (2015))

圖(六):許澤宇等人研究所用的食物碳排放係數及其來源。資料來源:許澤宇、王姝丹、楊惠玲 (2015)。

食物運送所致之碳排放

而食物里程的計算可以分為國內的運輸與國外的運輸。國外的運輸可以分為航運與空運,以不同的碳排係數乘以運輸距離;而陸運則以 Google Map 計算產地到消費者手中之最短距離為準。交通工具之碳排放係數如圖(七)所示。

圖(七):交通運輸工具之碳排放係數一覽表。資料來源:許澤宇、王姝丹、楊惠玲 (2015)。

台灣飲食碳排放之研究成果

因為該研究除了考慮日常生活的飲食習慣外,也考慮旅遊的飲食碳排放,但因為日常生活的飲食習慣較貼近我們的研究需求,故只研究日常生活的飲食碳排放量。許澤宇等人依照受試者的飲食習慣分為葷食與素食者兩組,未如同義大利的研究將素食者分為蛋奶素與純素,但仍可以透過其研究成果發現一些端倪。

葷食者的調查個數為 22 人,其每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平均值為 0.89 kg/餐;而素食者的調查個數為 14 人,其每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平均值為 0.82kg/餐,兩者之間的差距不如義大利的研究中來的明顯。

而研究中剔除了離群的樣本後,素食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平均值降至 0.71 kg/餐,主因為食物需海運來台的關係導致其旅程碳排放量明顯高於其他受試者。詳細的數據如圖(八)所示。

圖(八):葷食與素食者的平均飲食碳排放以及其統計檢定之結果。資料來源:許澤宇、王姝丹、楊惠玲 (2015)。

上述的結果顯示,在台灣,日常生活的飲食選擇無論是葷食或者素食,其碳排放量的差異並不大,作者推測素食者的日常生活易選擇加工素料作為食材,因此提高了二氧化碳排放量。

作者亦將個別樣本的食材碳排放量與交通碳排放量個別呈現出來,可以發現許多樣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於其他樣本,若以食材之碳排放量為例,許多樣本因為食用牛肉或者肉類導致碳排放量明顯高於其他者,如圖(九)所示;而若單看食材運輸之碳排放量,大部分的樣本多約為 0.4kg/餐左右,整體平均落在 0.66kg/餐,然而有七筆數據明顯高於其他,如圖(十)所示,若將這些離群值剔除再進行全體的運輸碳排平均,則下降至 0.03kg/餐,與最大之離群值約有近 500 倍的差距,可見遠程之空運或海運食材對碳排放之影響。

圖(九):圖片呈現受試樣本之食材碳排放量,有許多個體因為在受試期間食用牛肉導致排放量特別高。資料來源:許澤宇、王姝丹、楊惠玲 (2015)。
圖(十):受試樣本之運輸里程碳排放量,有許多個體因為在受試期間食用國外之食品導致碳排放量特別高。資料來源:許澤宇、王姝丹、楊惠玲 (2015)。

綜合整理與反思

這讓我想到台灣最近開始風靡植物奶,有許多連鎖飲品店接連推出加價以植物奶替代牛奶讓許多純素者也可以享用到原本享受不到的美味,但其中不乏有一些植物奶的來源來自於國外,如瑞典品牌 Oatly、比利時的 Alpro 等,將這些植物奶從國外運送到台灣的運輸里程碳排放量,從前述的研究看來,應該也是非常可觀。

這時候,台灣品牌愛之味推出的植物奶從碳排放量這個環保的切入點來看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當然,關注環保的人不一定非得從碳排量這個點切入,亦可從水足跡、生態足跡、環境污染或者動物福利的角度切入,端看個人價值觀上的優先順序為何。

綜合以上兩篇研究的回顧整理,「最環保」的日常生活飲食應該符合以下幾個特性:

  1. 以「在地」的食材為主,少吃遠道而來的舶來品
  2. 少吃加工食品,以「天然」食材為主
  3. 若符合上述條件,無論是蛋奶素或者純素都很好

資料來源

Rosi, A., et al. (2017).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omnivorous, ovo-lacto-vegetarian, and vegan diet.” Scientific reports 7(1): 1–9.

許澤宇、王姝丹、楊惠玲 (2015)。觀光與日常飲食碳足跡探討,環境與管理研究 16 (2): 51–68。


謝謝看到最後的你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請不吝給我 1~10 個掌聲(Claps);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也歡迎分享到社群媒體給更多的朋友與持續關注我的最新文章。

素食肉食大亂鬥(上):誰比較環保?誰又比較健康?

最近因為參與台大氣候行動社的「碳顯校園」專案,而開始蒐集一些碳排放的資料,其中對於飲食的碳排放這一塊我們花了最多心力在比較與驗證,因此我開始對日常生活的碳排放有了些許了解。

《碳顯校園--台大校園減碳計畫(NTU Campus Exposure)》是由台大氣候行動社(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limate Action Club)發起的校園碳盤查計畫,為配合台灣大學於 2020 年第一本大學社會責任報告書(University Responsi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Report)中提及的 2048 年碳中和(Carbon Neutral)目標,加上當時正好遇到中鼎教育基金會舉辦的「Living Lab 生活實驗室」競賽,台大氣候行動社就結合自身的專長--氣候變遷的背景知識,與校園場域的實踐行動,開啟了台大校園的碳盤查與減碳計畫。我們跳脫無趣的問券調查形式,改用 Facebook 的聊天機器人蒐集台大校園內師生的飲食、交通、建築用電與設備用電等資料,並換算成碳排資訊。

雖然我們最後連生活實驗室的入圍機會也沒有,但身為台大環境社團的第一把交椅的我們,當然不會因此而放棄這個好的構想。我們的專案自 109-1 學期開始到現在仍持續修改精進,希望透過碳顯校園的專案能夠讓校園內的師生意識到台大的碳中和目標,並且提高日常生活的碳排放意識,將過去校方一貫「top-down」的管理模式,結合校內師生的力量,改從「bottom-up」出發,共同達成台大校園的碳中和目標。

在進行碳顯校園專案的過程中,為了讓飲食碳排數據有所依據,上網查了一些環保署或者國泰的碳排放資料庫。

查到的一些資料也佐證了原本預期的想法:肉類的碳排放量確實比起其他的食物種類高上許多。但也因為碳顯專案所需的資料比較瑣碎一些,大多都是單項食物種類(如:豬肉、魚肉、蔬菜、米飯)的單位重量碳排,光靠這些瑣碎的資料沒有辦法針對較複雜的日常飲食習慣做較全觀的分析,也不清楚我們透過聊天機器人得到的飲食習慣計算而得的碳排放量是否貼合真實的情況。

正值寒假的時間,為了進行「碳顯校園」專案的修正與升級,我們查了期刊論文或者碩士論文的有關碳排放的資料以校正過去的數據庫與資料來源,而過程中,我查到了一篇公開的 Nature 文獻,以及一篇台灣本土通訊雜誌的文章,作為專案進行過程中數據校正的參考,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結果,可以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吃素環保救地球,真的嗎?」

義大利飲食習慣研究背景

第一篇 Nature 的期刊論文,以「Environmental impact of omnivorous, ovo-lacto-vegetarian, and vegan diet(雜食、蛋奶素與純素的環境影響)」為題,吸引了我的注意。

該篇論文由義大利的多位學者共同進行,調查 153 位義大利人的真實飲食習慣(每種飲食習慣各 51 人)長達一周,要求受試者紀錄一周之內的食物與飲品的攝取紀錄,並進行三種生態足跡的評估,包括碳足跡(carbon impacts)、水足跡(water impacts)與生態足跡(ecological impacts)三種。

另外也根據「義大利地中海飲食指數(Italian Mediterranean Index)」評估三種飲食習慣的健康指標。有別於過去的飲食研究,這一篇研究特別強調他們採用的飲食資料來源是真實的飲食習慣,不是研究人員自己憑空杜撰出來的三餐飲食。

三種飲食習慣分別以 O、VG、V 表示:O 表示雜食,VG 表示蛋奶素,V 表示純素,而每種飲食的受試者特徵如圖(一)所示,無論是 BMI、年齡或者性別比例等都控制差不多的範圍內。

圖(一):受試者的身體素質平均,包括 BMI、年齡、與性別比例。資料來源:Rosi, A., et al. (2017)。

葷、蛋奶、素食,誰比較健康?

而圖(二)呈現不同飲食習慣每日攝取的食物種類紀錄,如同預期,飲食習慣為蛋奶素(VG)與純素(V)的每日蔬果攝取量高於雜食(O)的受試者;而雜食的受試者攝取以動物為基底(animal origin)的飲食,包括:肉類、魚、奶製品、蛋、動物脂肪等,都高於蛋奶素與純素的受試者。

而在該研究中作為飲食健康程度(diet healthiness)的指標為「義大利地中海飲食指數(Italian MD Index)」,以飲食習慣與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ary pattern)的相近程度做為評估標準。

義大利地中海飲食指數是一個 11 個等級的評估系統,特別設計給義大利人飲食習慣的評分指標,如果飲食習慣與地中海食物(Mediterranean foods)愈接近,可以得分,反之則會扣分。

地中海食物包括:義大利麵(pasta)、地中海蔬果(Mediterranean vegetables, fruit)、豆類(legumes)、橄欖油(olive oil)與魚類(fish);而會扣分的項目則包括:飲料(soft drinks)、奶油(butter)、紅肉(red meat)、馬鈴薯(potatoes)與酒精(alcohol)。

根據計算結果,三種飲食習慣的義大利地中海飲食指數都屬於中高等級,但無論是哪種素食種類,都比雜食的飲食指數分數高上許多。

圖(二):153 位受試者的飲食種類紀錄,以及他們的義大利地中海飲食指數(Italian MD Index)得分。資料來源:Rosi, A., et al. (2017)。

而圖(三)則將圖(二)的飲食種類轉化為能量取得來源,分為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脂肪(fat)與蛋白質(protein)。從數據中可以看到,蛋白質佔能量來源的比例最高的為雜食者,高達 39%;而以碳水化合物佔能量來源的比例最低的同樣是雜食者,只佔了 46%。

圖(三):雜食、蛋奶素與純素的能量攝取來源的比例分配。資料來源:Rosi, A., et al. (2017)。

葷、蛋奶、素食,誰比較「環保」?

而接下來是重頭戲了。

本篇研究的作者 Rosi 等人除了比較健康程度與能量攝取狀況以外,另外也以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的觀點評估三種飲食習慣的環境影響(environmental impacts),包括:碳足跡(carbon impacts)、水足跡(water impacts)與生態足跡(ecological impacts)。生命週期評估意味著考量了食物生產到消費流程中的每一個步驟,包括:生長階段、製造階段、販售階段到消費階段。

碳足跡表示食物生命週期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greenhouse gas emissions),以 g CO2 eq./day(每天產生多少克的二氧化碳當量)表示;水足跡表示食物生命週期中的水資源消耗量(consumption of water resources),以 liters H2O/day(每天需要多少公升的水資源)表示;而生態足跡則表示食物生命週期中的每單位食物所需具有生產能力的陸地/海洋面積,以 global m²/day(每天需要多少平方公尺的土地資源)表示。

如圖(四)所示,以動物為基底的飲食習慣所產生的環境影響都高於蛋奶素與素食,無論是溫室氣體排放量、水資源的消耗量以及土地資源的使用量,雜食者的環境足跡都高於素食者的足跡。

另外,作者也比較蛋奶素者與素食者的環境足跡,作者表示,兩種飲食習慣的環境足跡沒有顯著的差異,意即蛋奶素者所產生環境影響與純素著的環境影響是差不多的。

但作者也強調,數據呈現的結果是以「整體平均」而言,個體仍然存在許多差異,有些雜食者個案產生的環境影響是低於素食者的。

圖(四):三種飲食習慣的環境足跡比較。a 為碳足跡(carbon impacts)之比較;b 為水足跡(water impacts)之比較;c 為生態足跡(ecological impacts)之比較。資料來源:Rosi, A., et al. (2017)。

作者最後比較了不同食物來源造成的環境影響,如圖(五)所示。作者表示,雖然動物基底的飲食不是雜食者飲食消費量的大宗,但是卻對環境足跡有最高的影響,尤其是肉、魚以及其他動物基底的食物(蛋、奶製品、動物脂肪等)。

圖(五):不同食物來源造成的環境影響。資料來源:Rosi, A., et al. (2017)。

這篇以義大利飲食習慣為研究對象的期刊論文是公開的,有興趣知道更多關於作者統計方法的人可以上網搜尋這一篇文章進行研讀。

然而,上述的研究範疇為義大利的飲食習慣,不盡然符合台灣人的飲食習慣,而為了更加貼合台灣的飲食習慣與文化,我又另外再找了一篇關於台灣日常飲食習慣的碳排放調查,然而相比於義大利的研究,台灣的研究比較稀少外,也沒有那麼完整,故沒有找到相關文獻如同義大利的研究一般有完整的環境影響與健康評估的綜合研究,但仍找到一篇比較台灣人葷食與素食碳排放差異的研究。

資料來源

Rosi, A., et al. (2017).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omnivorous, ovo-lacto-vegetarian, and vegan diet.” Scientific reports 7(1): 1–9.

許澤宇、王姝丹、楊惠玲 (2015)。觀光與日常飲食碳足跡探討,環境與管理研究 16 (2): 51–68。

繼續閱讀

前往 Medium.com 檢視

謝謝看到最後的你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請不吝給我留言與我分享討論;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也歡迎分享到社群媒體給更多的朋友與持續關注我的最新文章。

循環經濟案例介紹|Agency of Design 給三種主義者的三台烤麵包機

【循環經濟案例介紹】系列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將國外循環經濟的案例轉譯成中文、並且用方便了解的條列式方式呈現該組織的循環經濟元素,包含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並用企業影響力的 ESG 觀點評估組織的經濟、環境與社會效益。
目標是希望能將愈來愈多的循環經濟案例引入台灣,使愈來愈多人能了解循環經濟的概念,並且讓循環經濟在台灣持續蓬勃發展。

公司名稱:Agency of Design 設計事務所

國家地點:英國

公司類型:產品設計公司

成立時間:2011 年

公司網站https://www.agencyofdesign.co.uk/

循環產品:各式各樣的產品,並以烤麵包機最為人知

核心物料:各式各樣的產品,並以烤麵包機最為人知

循環經濟商業模式

#設計的力量 #設計階段就考量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沒有萬靈丹

設計事務所(The Agency of Design,AoD)以循環設計的概念最為大眾所知,其中最知名的設計產品就是人人家中幾乎都有一台的「烤麵包機」,設計事務所設計了三款具有同樣功能,但是擁有不同循環屬性的產品,有些產品可以再利用、回收,有些產品連原料都有精心挑選。設計事務所想要利用這個自行發起的計畫專案,向世界傳達「循環經濟並沒有一體適用(one size fits all)的解決方案」。

以成本和減少原料使用為導向的產品改良方式,對於產品製造商而言並不陌生,或者說這是他們最經常採用的方式之一,這些經過「改良」的產品利用更少的原料提供相似的功能,雖然符合循環設計「去物質化(Dematerialisation)」的理念,但是,這樣以價格為優先考量的改變並不是一個最好的改良策略。

設計事務所的里奇.吉爾伯特(Rich Gilbert)在參觀了英國的一家電子回收設施後,意識到大多數消費者有一貫的產品終結方式:如果一個電子產品比家用垃圾袋小,那這些垃圾袋通常是這些產品的去處。由於這些製造產品所耗費的能、資源通常是不可逆的過程,吉爾伯特和他的同事開始研究常日常生活中的家用電子產品的構造,例如:筆記本電腦、電熱壺(kettles)和烤麵包機。拆解之後,吉爾伯特發現這些產品的內部通常由許多不同材料的複雜零件組成,這些零件通常用較難回收的方式黏合,例如金屬糊(comoulding)。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要能塞進垃圾袋中的都是垃圾。資料來源:Agency of Design

設計事務所開啟了一個名為「設計出廢物(Design out Waste)」,打算利用三種截然不同的設計策略設計一台烤麵包機,為了向社會大眾展示如何通過設計小零件和系統以優化材料流。

一、樂觀主義者烤麵包機(Optimist toaster)

樂觀主義者烤麵包機(Optimist toaster)。資料來源:Agency of Design。

第一個產品是樂觀主義者烤麵包機(Optimist toaster),AoD 在設計的過程中強調產品的壽命、維修以及延長原料的價值。樂觀主義者烤麵包機的生產過程中透過鑄造的方式打造了大部分的零件,也因此不是每個零件都非常工整,但這也成了樂觀主義者烤麵包機一大特色之一。四個可見的標準螺栓提供了進入機械內部工作的通道,而卡扣式的設計有助於後期的維修。樂觀主義者烤麵包機不僅堅固耐用,使用壽命長,並選擇噴砂鋁作為主要材料以提高產品的原料回收率。

二、實用主義者烤麵包機(Pragmatist toaster)

實用主義者烤麵包機(Pragmatist toaster)採模組化的設計。資料來源:Agency of Design

實用主義者烤麵包機(Pragmatist toaster)採用了第二種策略。AoD 受到了家具公司 Orange Box 的啟發,以一個支架系統主導了整個產品的設計概念。實用主義者是一個模組化的烤麵包機,上面的各個插槽根據需要以「菊花鍊式(daisy chained)」的方式串接。每個模組的大小都符合英國的郵遞系統標準,使產品的配送更加方便。因為實用主義者烤麵包機的模組化設計,如果某個模組故障了,其餘模組不會受到影響也能繼續使用,這表示製造商不會因為產品的損壞而喪失了他的客戶。若不是模組化的設計,製造商容易因為產品化掉而丟失了客戶,因為現在廉價產品盛行,客戶只需要到超市一趟,其他品牌製造的替代品多的是。如果一次需要考更多吐司,模組化的設計也方便使用者擴展。

每個模組的大小都符合英國郵政的大小標準,方便物流運送。資料來源:Agency of Design

三、現實主義者烤麵包機(Realist toaster)

現實主義者烤麵包機(Realist toaster),內部以專利的真空方式組裝,便於產品生命週期結束後的拆解流程。資料來源:Agency of Design

最後一個設計策略是針對現實主義者(Realist)的,目的是希望烤麵包機的使用者可以不要再購買那些時不時就需要替換、廉價的烤麵包機了。在拆解現有烤麵包機的會議上,吉爾伯特對簡單的設計印象深刻,但仍指出,由於不可避免的人工成本,若要把現實主義者烤麵包機回收,會因為成本太高而無法達成。因此,在現實主義者烤麵包機不起眼的外殼內,是正在申請專利的真空固定裝置,可以讓機器自動批次處理拆卸。透過設計的巧思,以這種非破壞性的方式拆解產品就能夠以低成本的方式回收品質更好的回收物。

在「設計出廢物」成功之後,設計事務所目前正在嘗試重新設計其他家用產品,最近還從技術戰略委員會(Technology Strategy Board)得到一些資金,針對水壺和燈泡進行重新設計的可行性評估。

儘管吉爾伯特認為實用主義者烤麵包機是最具有商業價值的,但設計事務所的「設計出廢物」專案並不是要證明一個烤麵包機的新商業模式,而是為了展現有意識的設計對於推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以及以循環經濟為出發點的設計不僅僅只是 cost-down、減少材料使用而已,重新思考(re-thinking)的設計才是關鍵。

本文編譯自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的文章,資料來源:https://www.ellenmacarthurfoundation.org/case-studies/designing-for-a-circular-economy-has-more-than-one-solution

https://button.like.co/b04602009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 CircuPlus 官方網站

循環經濟案例介紹|Floow2 用 ICT 打造企業共享資源的大平台

【循環經濟案例介紹】系列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將國外循環經濟的案例轉譯成中文、並且用方便了解的條列式方式呈現該組織的循環經濟元素,包含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並用企業影響力的 ESG 觀點評估組織的經濟、環境與社會效益。
目標是希望能將愈來愈多的循環經濟案例引入台灣,使愈來愈多人能了解循環經濟的概念,並且讓循環經濟在台灣持續蓬勃發展。

國家地點:荷蘭

公司類型:跨國 B2B 資產共用平台

成立時間:2012 年創立

公司網站https://www.floow2.com/sharing-marketplace.html

循環產品:企業閒置資產(Eg. 設備、服務、廢棄物和原料,以及員工的技能或者知識)

核心物料:企業閒置資產

循環經濟商業模式

#共享經濟 #企業對企業(B2B) #閒置資源的共享

我可以看到在不遠的將來,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將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任何好心和擁有企業社會責任的企業家而言,共享經濟的概念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沒有資產共享(asset sharing),世界上沒有任何企業能夠走下去。Floow2 可以創造多種價值,不僅是永續的、具有經濟效益,且可以加強組織與人民之間的社會凝聚力。

--Floow2 的創辦人 Kim Tjoa

Floow2 的創辦人 Kim Tjoa,打造了全世界第一個企業對企業(B2B)的資源共享平台,平台提供企業或者組織免費註冊,企業可以在平台上登錄目前閒置的設備、資源或者人力,並且向 Floow2 訂閱宣傳自家閒置資源的服務,讓 Floow2 這樣一個新形態的共享經濟平台可以維持營運。

Floow2 的資源共享平台強調企業間的公開透明且可交易性,促進企業彼此共用業務設備的過剩產能以及員工的技能與知識,Floow2 目前已經是一間全球性的企業,並且在不遠的未來會持續在世界各個國家快速擴張業務範圍。現在雖然有不少類似的 Floow2 的商業模式,也就是主打共享經濟的合作平台,但是這些平台主要主打的客戶是消費者彼此之間的點對點共用,而 Floow2 主打的客戶是企業以及組織,無論是建築業或者是醫療保健等行業大多數行業彼此間的共享活動都因為 Floow2 而成為可能。

圖片來源: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經濟效益

Floow2 的商業模式可以創造雙方企業的雙贏,對於那些提供設備出租的企業來說,它們已經針對設備進行前期投資了,若透過 Floow2 的平台將這些空閒的設備或者人員出租,可以增加公司的收入,而對於租借方來說,可以以較便宜的租賃價格使用到設備,可以做為投資或者購買設備的替代方案。

資通訊科技(ICT)和社交媒體的進步提高 Floow2 的優勢,Floow2 的創新的商業模式的成功關鍵因素之一就是能夠透過平台向潛在的客戶證明租賃設備帶來的好處不會比直接擁有產品來的差,甚至更好。Floow2 有特別設計平台的客戶介面。

用戶可以在 Floow2 的平台上免費註冊,用戶也可以透過網路使用 Floow2 提供的線上規劃工具,可以協助企業評估設備要求以及可用性。

Floow2 也和其他企業合作提供客戶更方便的合作,如線上支付的工具、企業信用檢驗、資產與保線追蹤等服務。

環境效益

透過 Floow2 的平台,企業可以共享部分的閒置設備以及資源,讓地球的資源得以延續而不會造成過多的浪費,而根據 Floow2 的官網指出,Floow2 以及平台的使用者已經共同努力減少了 140000 公噸的二氧化碳。

圖片來源:Floow2

社會效益

Floow2 的平台展現了新的供應鏈方式,彼此之間不一定是上下游的垂直關係,也可以是水平的關係,這樣的轉變能讓更多的小型企業一起工作並且開展業務,而不是只能依賴大型的供應商,這也減少了小型企業進入市場的壁壘,因為對於一間擁有銷售管道以及專案管理技能的新創公司來說,不必投資過多的社盃也能展開新公司的業務。

但這樣的供應鏈方式對於大型公司而言反而可能是一個需要克服的障礙,因為要從過去習以為常的擁有權模式轉向租賃模式,除了心態上的轉變外,在傳統的公司運營以及採購方式上都要有新的做法,而為了輔導企業轉型,Floow2 也制定了資產共用的標準流程工企業導入時的參考。

  1. 看見機會:財務上的、永續的以及社會的
  2. 確認企業的閒置設備與人員
  3. 創立公司政策以及指定負責的經理
  4. 盤點供應與需求
  5. 使用 Floow2 的共享平台
  6. 確保在日常業務中對文化的承諾
圖片來源: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當企業將資產共用導入組織中的時候,他們應該知道自己正在玩一個專業的遊戲。資產共用是一種額外的、價值創造的商業模式,因此組織應該重視資產共享這樣的方式,並投入一定的心力。實現非常簡單,只需六個簡單的步驟就可以完成。

--Floow2 的創辦人 Kim Tjoa

本文編譯自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資料來源:https://www.ellenmacarthurfoundation.org/case-studies/business-to-business-asset-sharing

https://button.like.co/b04602009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 CircuPlus 官方網站

循環經濟案例介紹|跟著 Kaer 訂閱涼涼的風吧!

【循環經濟案例介紹】系列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將國外循環經濟的案例轉譯成中文、並且用方便了解的條列式方式呈現該組織的循環經濟元素,包含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並用企業影響力的 ESG 觀點評估組織的經濟、環境與社會效益。
目標是希望能將愈來愈多的循環經濟案例引入台灣,使愈來愈多人能了解循環經濟的概念,並且讓循環經濟在台灣持續蓬勃發展。

公司名稱:Kaer

國家地點:新加坡

公司類型:跨國空調服務公司(Air Conditioning as a Service,ACaaS)

成立時間:1993 年創立

公司網站https://www.kaer.com/

循環產品:空調設備系統

核心物料:空調設備系統

循環經濟商業模式

#使用權替代擁有權 #產品服務化 #我只需要涼涼的風

我訂閱娛樂,我訂閱電話時間,我訂閱音樂。為什麼我不訂閱空調?有了 Kaer Air,建築物的所有者不必擁有自己的空調系統,他們要的只是滿足他們所希望的建築環境條件--更好的性能,更可靠的性能和更少的碳排放量。

--Kaer CEO 賈斯汀.泰勒(Kastin)

過去的線性經濟一再地告訴我們,我們需要擁有產品(ownership model),因為對於這些企業而言,產品的擁有權不僅可以賦予人們更多的安全感,也可以在公司的財務報表上面帶來更漂亮的銷售現金流。但這也會造成很多問題,如:資源使用效率不彰、產品容易報廢導致廢棄物的增加。而「產品即服務(Product as a Service,PaaS)」可以解決一些線性經濟的問題,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改善客戶關係,並且可以藉由客戶的回饋持續優化產品。而「產品即服務」的模式已經被應用於多種產品中,例如:移動(mobility)、燈光(lighting)、洗衣(washing)以及家具等。

經濟發展的成果導致全球的中產階級比例不斷增加,全球暖化的影響也導致氣溫逐漸攀升,全世界的冷房需求(cooling demand)只會不斷地增加。

根據加州大學能源經濟學家盧卡斯.大衛斯(Lucas Davis)預估,到了 2030 年的時候,全世界的空調設備安裝數量可能高達 7 億台,到了 2050 年時將會到達 16 億台,尤其在中國以及印度等位於熱帶、副熱帶氣候區等快速發展的經濟體。而在其他已開發國家則隨著建築的保溫性能的改善,以及電腦電視等電器產品愈來愈普及造成室內發散熱逐年增加,像英國這樣的溫帶國家冷房電力消耗量已經佔英國總用電量的 10% 左右。

到了 2030 年的時候,全世界的空調設備安裝數量可能高達 7 億台。圖片來源: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若以全球的尺度來看,我們需要將能源生產力提高 139GW(相當於加拿大目前每年的總能源需求)才能滿足未來 15 年內持續攀升的空調需求,而這會造成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造成全球暖化效應加劇,冷房需求只會不減反增,形成正回饋效應。

面對這些令人擔憂的事實,總部位於新加坡的跨國空調服務公司 Kaer 仔細研究傳統建築裝設空調系統的流程,以及目前的設計方法與使用模式,希望能透過創新的商業模式減少能源需求以及空調相關的原料使用。在不斷地推動下,Kaer 開發了新的模式,取名為 Kaer Air:一種將室內冷房外包的性能模式,並且結合空調的績效模型(Performance models),Kaer Air 的目標就是大大簡化客戶使用空調系統中的決策過程,消除客戶對空調的擔憂(在亞洲等較炎熱的氣候區,空調系統的故障可能會在生產率或客戶舒適度方面造成負面影響),使客戶可以專心在業務上,而不是與業務無關的空調設備上。

客戶只需要指定室內環境所需的溫度,其餘有關空調系統的設計、安裝和維護的所有方面均外包給 Kaer,並且在開始運營後,繳交一筆依使用程度計算的固定費率,初期的裝置費用會攤在往後的費率中,而這是 ACaaS 模型最重要的創新模式。而為了使這樣的商業模式是有效的,需要仰賴 IoT 技術與數據分析相結合的連續數據收集,使系統在滿足需求的條件下不過度浪費能源。

結合 IoT 以及數據分析的成果,交由 Haer 的工程師提供空調系統的改善數據。圖片來源:Haer

戴維‧麥克克斯內斯(David Mackerness)使用 F1 汽車的類比:「如果一般民眾駕駛 F1 汽車,則 F1 汽車會沒有辦法發揮它完整的潛力。但如果今天是劉易斯‧漢密爾頓來開,汽車的性能就能被完美的發揮。但是,只有通過分析來自漢密爾頓背後的龐大技術團隊的數據才能知道汽車的最佳性能。他們不斷向他提供有關賽道狀況、車輛數據、天氣模式的信息,從而使駕駛員能夠優化汽車的性能。將 F1 賽車類比到 Kaer Air,對於空調而言,一旦工程師安裝並測試系統,就可以在設備和建築空間上收集數據,因此可以以最佳方式對系統進行調整和操作。」

經濟效益

績效模型是循環經濟重要的一部分。由於數位科技的進展,它們逐漸出現在移動、洗衣、照明、飛機引擎等領域。又因為數位科技創造了雙贏局面,因此具有商業意義。

從建築冷房系統的所有權模型轉為績效模型可以帶來很多優勢。就財務利益而言,成本通常可以降低 10~20%,在特殊情況下甚至可以達到 70%。在新加坡一所商學院 INSEAD,利用績效模型優化校園的空調系統,在之後六個月內能源消耗減少了 35%,為大學節省了大量支出,並減少了碳排放量。 不只客戶受益,Kaer 從節能中受益:如果Kaer 可以減少每個製冷單位所需的能量,那麼它們的利潤就會提高。此外,在某些亞洲國家只要每個月的能源消費量超過某個閾值,與能源有關的稅率將會提高。因此,如果 Kaer 能夠以低於這些閾值的方式運行空調系統,那麼 Kaer 將可以獲得更多收益。

環境效益&社會效益

ACaaS 的商業模式展現了循環經濟商業模式的強大優勢。設備的機械原理並沒有真正改變,取而代之的是收集使用數據,並更改服務的提供方式,這樣的改變通常可以使成本和碳排放量減少一半。

ACaaS 的商業模式也能夠創造雙贏的伙伴關係,促使買賣雙方使用最簡單的設計,並且以最簡易的方式操作,雙方都能從 ACaaS 的成果中得到好處。

然而就如同前面提及的,全球對室內的冷房需求呈指數級增長。

以印度來說,未來 30 年,印度將有 4 億的新都市居民。目前,空調在印度市場的滲透率相對較低,但隨著經濟發展以及建築存量的發展,空調用量將大幅增長,因為新一代辦公室員工和購屋人希望且需要更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為了避免能源消耗量無止境地增長造成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使得人類和地球承擔難以想像的成本,像 Kaer Air 這樣的新服務模式需要更快地普及。事實上,Kaer 剛剛在印度開設了第一家辦事處,未來會將 ACaaS 帶到世界上最大的、增長最快的空調市場中。

台灣的現況

日前,台灣推動循環經濟的新創團隊 CircuPlus 推出了台灣的「訂閱冷風服務」,與 Kaer 一樣主打「需要涼風何必買台冷氣機?」,每月最低只要 1056 元就能夠在炎炎夏日享受到涼涼的冷氣,而且是一級能效的日立冷氣!不僅省錢,更為保護環境盡一份心力!

更詳細的冷氣服務資訊可以參考:https://www.circuplus.org/cooling-as-a-service/

本文編譯自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資料來源:https://www.ellenmacarthurfoundation.org/case-studies/air-conditioning-as-a-service-reduces-building-carbon-emissions

https://button.like.co/b04602009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 CircuPlus 官方網站

全球的塑膠危機要靠循環經濟才有辦法克服

在 2040 年前,若人類不能採取行動,市場上塑膠的體積將增加一倍,進入海洋的塑膠年產量將會增加兩倍,海洋中累積的塑膠量將會增加數倍,與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在 2016 年提出的分析一樣,到了 2050 年,海洋中的塑膠可能會比魚還要多。

皮尤慈善信託基金(The Pew Charitable Trusts)和 SYSTEMIQ 在 2020 年的 7 月 23 日發布了有史以來分析海洋塑膠最全面的研究報告--《打破塑膠浪潮(Breaking the Plastic Wave)》,而這份研究報告也邀請到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利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以及共同海洋大學(Common Seas)作為智庫夥伴,在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以及塑膠價值鏈(the plastics value chain)等方面的研究上貢獻一己之力。

《打破塑膠浪潮》。圖片來源: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根據《打破塑膠浪潮》的研究成果指出,塑膠污染的情形將會愈來愈嚴重,並且會擊潰目前已經做出的減塑努力。

在 2040 年前,若人類不能採取行動,市場上塑膠的體積將增加一倍,進入海洋的塑膠年產量將會增加兩倍,海洋中累積的塑膠量將會增加數倍,與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在 2016 年提出的分析一樣,到了 2050 年,海洋中的塑膠可能會比魚還要多。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針對這項研究提出的警告,提供幾個政府以及企業應該即刻採取的行動:

  • 消除我們不需要的塑膠,不僅不需要吸管和手提袋,而且應該要快速擴展創新的新物流模式,讓物流商不需要塑膠包材或使用可重複使用的包裝也能將產品交到客戶手中
  • 應該加速所有可重複使用(reusable)、可回收(recyclable)或可堆肥(compostable)的塑膠物品等設計。除此之外,應該為必要的基礎設施提供資金,迅速增加我們收集和循環這些物品的能力。在最佳情況下,每年約需要 300 億美元的資金
  •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創建新的商業模式、產品設計、材料、技術和收集系統,以加速朝向循環經濟發展

《打破塑膠浪潮》也在報告中佐證了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的願景,證實塑膠的循環經濟是解決塑膠廢棄物以及污染的唯一辦法。這個願景也吸引了新塑膠經濟全球承諾(New Plastics Economy Global Commitment)和塑膠契約網路(Plastics Pact network)等共 850 家以上的組織。

與沒有任何改善措施的情境(Business-as-usual)相比,循環經濟能夠讓每年進入海洋的塑膠量減少 80%,並且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25%,每年約可節省 2000 億美元,並且在 2040 年前創造 70 萬個就業機會。

《打破塑料浪潮》以前所未有的細節,讓我們更加認識全球塑膠的現況,並證實如果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到 2050 年的時候,海洋中塑膠的數量將超過魚類。 為了扭轉塑膠廢棄物和污染的現況,我們需要從根本開始更加努力,加速朝向循環經濟發展。

我們必須淘汰不需要的塑膠,並大幅度減少原始塑膠的使用。我們需要更多的創意發明新材料並注重商業模式。而且,我們需要改善基礎設施,以確保我們使用的所有塑膠都能在經濟中循環流動,並且永遠不會有浪費或污染。問題不在於塑膠的循環經濟是否可能,而是我們將共同努力實現這樣的目標。

--艾倫.麥克阿瑟

本文編譯自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資料來源:https://www.ellenmacarthurfoundation.org/news/new-study-confirms-need-for-urgent-transition-to-a-circular-economy-for-plastic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 CircuPlus 官方網站

推薦閱讀

前往 Medium.com 檢視前往 Medium.com 檢視

我們與「農業生產者」的距離

【循環經濟案例介紹】系列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將國外循環經濟的案例轉譯成中文、並且用方便了解的條列式方式呈現該組織的循環經濟元素,包含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並用企業影響力的 ESG 觀點評估組織的經濟、環境與社會效益。
目標是希望能將愈來愈多的循環經濟案例引入台灣,使愈來愈多人能了解循環經濟的概念,並且讓循環經濟在台灣持續蓬勃發展。

公司名稱:Lufa Farms

國家地點:加拿大蒙特婁

公司類型:都市農村產品販售

成立時間:2011 年

公司網站https://montreal.lufa.com/en/

循環產品:水耕培育系統

核心物料:灌溉水、植物所需的營養成分

Lufa Farms 的都市農場。圖片來源: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循環經濟商業模式

#田園城市 #降低食物里程 #產地到餐桌的距離 #封閉式水循環灌溉系統

全世界居住於都市的人口逐漸增長,預計在 2050 年前,全世界將會新增 25 億的都市人口。而隨著都市的擴張,農村也隨之逐漸萎縮,並且逐漸退化。而在不遠的未來,人來將如何因應龐大的人口增長以及糧食的需求?

都市是主要的食品消費者,光是在倫敦這個地方每天就大約需要 3000 萬份餐點,而隨著全球糧食體系的工業化以及全球化,食物的供應變得愈來愈有「效率」,食物的味道、質地、以及氣味不再是廠商關注的重點,耐久性(durability)、均勻的形狀(uniformity of shape)以及可運輸性(transportability)才是重點--為了配合現代社會龐大且複雜的食物應鏈,以及配合抵達消費者的餐盤前途中需經過的一連串包裝(packing)、再包裝(re-packing)、裝載(loading)、卸載(unloading)、冷凍(freezing)、冷藏(refrigeration)、銷售(sales)和再銷售(re-sales)的長途里程。這樣的過程仰賴密集度較高的化學過程,並且讓消費者與生產者的距離愈來愈遙遠。

現代食品供應鏈讓我們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各種水果,歸功於南非以及哥斯大黎加等農產品出口國不僅生產成本低廉,且全年價格穩定。我們習以為常的豐富選擇,背後隱藏的是逐漸增加的食物里程。從西班牙出口的水果以及蔬菜到達英國至少經過 3200 公里,而在美國,一頓飯的平均食物里程約為 2400 公里。在長遠的旅途中,運輸以及冷藏所需的能源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並且需要仰賴大量的塑料包材。

在加拿大蒙特婁,一家名為 Lufa Farms 的公司開始嘗試在城市的水泥、玻璃帷幕結構中,加入一點糧食生產的願景。利用都市中商業建築的頂樓等閒置空間,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的利用,並且全年無休地生產新鮮健康的食材。

目前,Lufa Farms 已經擁有 3 座屋頂溫室,面積共計 12821 平方公尺,在溫室的輕質鋁以及鋼結構中,使用收集來的雨水以及融雪作為灌溉水,並且只使用生物控制(不含合成殺蟲劑、除草劑或殺菌劑等)的農法防止病蟲害,目標是為了在收成的同一天提供給當地消費者最新鮮、最健康的農產品。

Lufa Farms 採行水耕的耕作技術,與傳統的栽培方式相比,可以大大地減少建築結構的負荷,也意味著需水量可以減少 50~90%,而這些水也會在封閉的水循環系統中流動,循環灌溉用水以及水中的氮磷類營養素。

消費者可以直接在 Lufa Farms 的網站上依自己的需求搭配各種水果,並下訂他們的蔬果籃,而這些蔬果籃會被送到全市的 300 個取菜點。Lufa Farms 也與傳統的農民合作已維持多樣的蔬果品項,藉此防止「季節性缺陷(seasonal defection)」。

都市裡的溫室示意圖。圖片來源: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經濟效益

Lufa Farms 的第一個都市農場就位在 Ahuntsic,也同時是世界上第一個商業化的屋頂溫室,在播種後的短短一年的時間,蔬果的收穫量就足以滿足 2000 人的需求,且使用的能源只有地面溫室的一半、使用更少的水以及營養鹽。

雖然我們無法藉由屋頂農業養活未來所有的都市人口,但是屋頂農業肯定能為未來的糧食需求做出巨大的貢獻,根據倫敦市的一項統計,倫敦的建築面積約為 24,000 公頃,且其中約有 320 萬平方公尺的面積可以被應用於屋頂農業,若倫敦的屋頂農場生產力與 Ahuntsic 相同,則倫敦的產量可以滿足 200 萬市民(約佔倫敦人口的 20%)的蔬果所需。

另外,在 1999 年的時候,芝加哥市也針對都市屋頂的綠化潛力進行研究,若採用屋頂溫室的方式,每年約可以節省 1 億美元的能源支出,同樣的在倫敦市也可以節省 42 億美元的下水道建設支出,因為這些都市農田可以攔截雨水並且轉為耕作之用,就不需要更多的基礎設施支出。

環境效益&社會效益

農場不是單純地只跟農場內的動植物有所關聯,應該要以生態系統的視角看待農場的存在。而傳統的農場與周遭的生態系統可以彼此互利:生態系統中的肥料養分、土壤強化(soil strengthening)、蓄水(water storage)、病蟲害防治等好處是環境良好的生態系統為農田帶來的顯而易見的好處。

都市農場與周遭的環境也有類似的交互作用,只是這時沒有森林,而是林立的高樓大廈;沒有溪流,而是道路和下水道。都市農場可以提供建築物保護以及隔熱的好處,使得建築以及農場的能源消耗量都可以下降。以下以條列的方式列出農場以及「都市生態系統」的好處。

對於農場的好處:

  • 方便攔截雨水以及融雪
  • 下方的建築物可以提供溫室熱源
  • 減少收穫後的損失
  • 降低運輸和包裝成本
  • 每天採收以及即時交貨可以降低冷藏成本

對於「都市生態系統」的好處:

  • 降低冬天的供暖成本
  • 夏季減少對空調的需求
  • 降低環境交付成本
  • 提供保護層,使其壽命比起傳統屋頂更長
  • 減少都市的熱島效應
  • 二氧化碳以及氮氧化物的封存
  • 攔截和使用雨水和融雪,而不是讓雨水流進下水道中,進而減少城市基礎建設的壓力
  • 綠色堆肥可減輕城市垃圾收集過程的壓力
  • 公民與食物連接更加緊密

本文編譯自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資料來源:https://www.ellenmacarthurfoundation.org/case-studies/high-yields-high-above-the-city

https://button.like.co/b04602009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 CircuPlus 官方網站

推薦閱讀

前往 Medium.com 檢視前往 Medium.com 檢視

循環經濟案例介紹|在被掩埋之前中途攔截!eStoks 用電子廢棄物創造了 16 萬美元的營收

【循環經濟案例介紹】系列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將國外循環經濟的案例轉譯成中文、並且用方便了解的條列式方式呈現該組織的循環經濟元素,包含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並用企業影響力的 ESG 觀點評估組織的經濟、環境與社會效益。
目標是希望能將愈來愈多的循環經濟案例引入台灣,使愈來愈多人能了解循環經濟的概念,並且讓循環經濟在台灣持續蓬勃發展。

公司名稱:eStoks

國家地點:巴西雷西非(Recife, Brazil)

公司類型:電子電器設備(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處理公司

成立時間:2012 年

公司網站http://www.estoks.com.br/

循環產品:電子電器設備

核心物料:電子電器設備零組件

圖片來源: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循環經濟商業模式

#創造廢棄的最大價值 #電子設備的逆物流 #掌握未來趨勢

近幾十年以來,巴西對電子電氣設備(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EEE)的需求大幅上升,可以歸因於近幾年來財政與信貸上提供的誘因逐漸提高,導致在電子電器設備這個部門愈來愈「線性」--也就是「開採→製造→廢棄」--而近期巴西的電子廢棄物總量的提升可以證明這件事情。

eStoks 的創辦人注意到,大約有 5% 的產品會因為「缺陷」或「瑕疵」等理由而退回製造商,但由於當地法規的限制,這些產品不能作為新產品出售。這些「消費前廢棄物」(pre-consumer waste)在 eStoks 創辦人的眼中是一個經濟價值巨大且尚未開發的市場,價值高達 19 億英鎊(7.7 巴西雷亞爾),同時也讓巴西成為電子廢棄物生產大國且蒙受經濟上的損失。因此,他們決定在這些「廢棄物」被浪費之前進行主動出擊。

在實際運作的過程中仍有巨大的挑戰等待克服。大多數 IT 製造商都集中一個國家的中南部,而東北地區卻擁有比較高的市場需求,兩者相距甚遠。因此,要從「消費前廢棄物」創造價值(「消費前廢棄物」指具有缺陷甚至包裝受損的高價值產品),就傳統的逆物流模式來說是不可行的,因為傳統的逆物流是由 OEM(Or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代工生產)負責物品的維護以及修理。

eStoks 開發了一種模式來解決這些問題,同時消除電子品牌的逆物流成本。eStoks 在巴西的東北部城市雷西非開設了新的業務以收集當地客戶退回的產品,針對這些退貨產品進行一系列的評估之後,eStoks 決定這些退貨產品的最佳後路以確保產品的實用性和價值,eStoks 藉此模式取代了過去 OEM 在傳統逆物流模式中的職責。

eStoks 也開設自己的零售商品牌,稱為「Verhe Outlet」,用更便宜的價格提供電子產品給一些新興客群,為這些低收入人群提供高品質的家用電器。

eStoks 將這些退貨產品回收而來之後會採取的一系列流程。將產品分門別類(Triage & Diagnostic)並分別處置後,有些產品會以 B2C、B2B 或零件的方式再售出(Re-sell)。圖片來源: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經濟效益

  • 翻新產品創造的價值是回收產品的「六倍」
  • 低收入的客群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獲得高品質的產品
  • 物流成本降低了 65%
  • 2016 年的營收為 16 萬美元
  • 主要的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飛利浦(Philips),不列顛尼亞(Britannia),Philco,Luiza 雜誌,Cadence,Oster,Arno(SEB 集團)等品牌與業者

環境效益

2012 年,巴西市場對於電子產品的需求增加了 200 萬噸,產生了 140 萬噸電子廢物,相當於每個人產生了 7 公斤的電子廢棄物,這使得巴西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電子廢物生產國。此外,在這麼多的電子廢棄物中,只有約 2% 的廢棄物被重新處理,重新進入產品的生命流程之中。

就 eStoks 回收而來的產品來說,這些退貨的產品中有 50~55% 用於翻新(refurbished),而有約 20~25%的產品被維修(repaired)過後和重新售出(re-sold)。剩下的 10~15% 是損壞最嚴重的產品,這些產品只能分解成零件,用於 eStoks 的其他維修服務中。eStoks 經由一系列的分析決定這些退貨產品的最佳後路以最大化這些退貨品的實用性以及價值。

社會效益

作為該市場的領導者,eStoks 未來希望能和更多的電子電器設備的品牌合作,並且與製造商和零售商推廣他們的服務。

在巴西,二手市場的 GDP 僅有 0.4%,而美國則高達 3%。eStoks 正持續拓展他們的專門技術,期待未來能提高其他行業的重複使用率和翻新率。

本文編譯自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資料來源:https://www.ellenmacarthurfoundation.org/case-studies/pre-consumer-waste-a-gbp-1-9-billion-opportunity-awaits

https://button.like.co/b04602009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 CircuPlus 官方網站

推薦閱讀

前往 Medium.com 檢視前往 Medium.com 檢視

循環經濟案例介紹|來打麵包釀造的啤酒吧!Toast Ale 打造更永續的餐桌體驗!

【循環經濟案例介紹】系列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將國外循環經濟的案例轉譯成中文、並且用方便了解的條列式方式呈現該組織的循環經濟元素,包含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並用企業影響力的 ESG 觀點評估組織的經濟、環境與社會效益。
目標是希望能將愈來愈多的循環經濟案例引入台灣,使愈來愈多人能了解循環經濟的概念,並且讓循環經濟在台灣持續蓬勃發展。

公司名稱:Toast Ale

國家地點:英國倫敦

公司類型:釀酒新創公司

成立時間:2016 年

公司網站:https://www.toastale.com/

循環產品:剩食(吐司)

核心物料:吐司、麵包

圖片來源:Toast Ale

循環經濟商業模式

#從餐桌開始發揮影響力 #永續食物產業鏈

根據一份 2015 年的報告《Growth Within: a circular economy vision for a competitive Europe》指出,在現行的線性經濟系統之下,約有 31% 的食品在消費者端被浪費、丟棄。其中,麵包又因為便宜且保存期限短,丟棄的速度超出我們的想像。事實上,英國生產的麵包中,有 44% 的麵包被丟棄。

一家英國的新創公司 Toast Ale 將釀造啤酒的實作經驗,結合解決麵包過度浪費問題的想法,一個不同尋常的創新模式就此誕生,且這個模式竟然相對簡單,從最初的發想到第一批原型產品的誕生只花了創辦人 Tristram Stuart 以及他的團隊 10 天的時間。從英國倫敦的熟食店、麵包店、三明治製造商等地方蒐集多餘的麵包,接著與麥芽大麥、啤酒花、酵母以及水混合。過程中並沒有甚麼劃時代的新釀造技術,有的只是歷經時代的古老智慧,但僅僅是這樣,就能減少三分之一的麥芽大麥的使用。

以麵包為成分的釀造技術最早被美索不達米亞人發明、使用,流傳至今,與減少食物浪費的倡議、時尚精釀啤酒的趨勢發展不謀而合,不僅減少麵包被丟棄的浪費,也提升了麵包的利用價值、降低其他原物料(如:麥芽大麥等)的使用。

圖片來源: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經濟效益

目前無相關數據。

「Toast 背後有合理的商業邏輯,因為從穀物到麵包到啤酒,都可以在過程中提高附加價值」,Tristram 這樣說。他也認為,在過程中提高的價值不應該回饋給股東,反而是應該繼續在產業內流通,並且更加一步推動事業的發展,故 Taost 的 100% 的利潤都給了「Feedback」這個致力於解決食品系統各個階段食物浪費問題的組織。

環境效益

目前無相關數據。

「浪費麵包」這件事無論從任何角度出發--考量到世界上食物的短缺、麵包含有的營養成份的浪費、或是純粹從經濟學的考量出發--都顯現這個行為是缺乏效益的。也因此,Tristram Stuart 著手展開行動,並賦予這些廢棄的麵包更高的價值。

圖片來源:Toast Ale

社會效益

Toast 的商業模式的可複製性很強,也因此 Toast 也積極地與世界各地的釀酒廠合作,分享他們的啤酒配方,並協助釀酒廠適應各地的麵包性質與釀造傳統,為之後持續在世界各地擴散提供了基礎。目前的據點從倫敦擴散到布里斯托(Bristol)、冰島、南非以及美國等地方。Taost 的創業過程也展現了一個激勵人心的故事:「想要一個更循環的世界不應該從抱怨開始,而應該從展示一個更好的選擇開始」,透過 Toast 背後的團隊,把 Toast 打造成了一個有趣且充滿活力的新創品牌!

資料來源:https://www.ellenmacarthurfoundation.org/case-studies/brewing-beer-from-surplus-bread

https://button.like.co/b04602009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 CircuPlus 官方網站

推薦閱讀

前往 Medium.com 檢視前往 Medium.com 檢視